知曉全球養豬產業最大危機-非洲豬瘟
#African Swine Fever #非洲豬瘟 #Biosecurity #生物安全性 #Vaccine #疫苗
非洲豬瘟 Africa swine fever
顧名思義為非洲的豬隻疾病,是一種嚴重的病毒性(DNA)疾病可伴隨高發生率及高死亡率。
非洲豬瘟現在共有23個基因型(genotype),主要流行的為第一型與第二型,家豬受感染的死亡率分別為10%與100%(陳淵銓,2020)。
非洲豬瘟第一型在1960年代於歐洲爆發,當時透過撲殺與豬肉產品禁令使疫情受到控制,現在除了義大利薩丁尼亞島 之外,已經將非洲豬瘟第一型大致根除。2007年歐洲喬治亞因為貨船上的廢棄食品使非洲豬瘟第二型爆發,成為現在歐亞地區的主流非洲豬瘟病毒。
傳染途徑
非洲豬瘟傳染途徑主要為接觸傳染,包含接觸野豬、分泌物、糞便以及透過軟蜱等節肢動物等傳播。
該病毒對環境耐受性強,亦能透過屍體、豬肉加工品、廚餘、飼料、器具及車輛散播。
病毒最早在非洲從野豬傳染到家豬身上,如今也出現在歐洲野豬族群中,野豬活動範圍不受國家邊界限制,在歐亞地區成為非洲豬瘟散布的主要途徑之一。
目前中國、東俄羅斯及南韓北部的野豬也都驗出非洲豬瘟病毒。
發生率
除了在非洲之外,還可以在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加勒比海有此病的發生。
2020.8月 : 歐洲德國爆發非洲豬瘟疫情
(圖片來源:非洲豬瘟資訊專區)
病因學
是由DNA病毒感染所致(icosahedral),具封套之DNA病毒
此病毒會在受感染細胞的細胞質內進行複製。
流行病學
藉由豬隻之間的直接接觸而傳播此病,最主要是經由呼吸道。
存活下來的豬隻可能會出現持續性的病毒血症。
壁蝨及蒼蠅也是傳播病原體的媒介。
臨床症狀
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
- 急性
- 豬隻出現高熱(體溫達41.5°C)持續四天,當體溫下降後可能會出現另一個症狀:嚴重的沉鬱、後肢虛弱、眼睛出現分泌物、下痢及咳嗽。
- 在接下來的幾天可能會出現震顫及死亡。
- 慢性
- 發熱及出現沉鬱。
- 豬隻出現消瘦、關節腫脹且積液。
- 而此病或許會變成地方性疾病;某些感染後的動物可能恢復。
診斷
根據死後病灶、病毒分離及血清學進行診斷。
死後-
- 病毒可造成血小板減少症及廣泛性的瘀血性出血。
- 偶爾可見盲腸出現潰瘍。
- 感染豬隻會出現白血球減少症及淋巴球減少症。
- 病毒可藉由感染動物的血清進行螢光抗體試驗(FAT)及抗體型ELISA被偵測到。
鑑別診斷
典型豬瘟(Classical swine fever)-較為輕微;病毒分離
豬丹毒(Erysipelas.)-紀錄豬隻對於治療的反應及血清學試驗
沙門氏菌(Salmonellosis.)-細菌培養
治療
無有效的治療方式。
控制
在英國及歐洲經濟聯盟(EEC),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為需要申報的疾病。建議採取撲殺政策。
目前疫苗開發進度
2017年在拉脫維亞內從被獵捕的野豬身上分離出來的非洲豬瘟天然弱病毒株ASFV Lv17/WB/Riel,屬於基因型第二型。
西班牙動物健康研究中心暨國家農業研究機構(CISA-INIA)與馬德里康普斯頓大學(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的研究團隊
在2018年已經將這株弱病毒株用在家豬上進行測試,並確認能提供豬隻抵抗強毒性病毒株的保護能力,證明具有作為非洲豬瘟減毒活疫苗的潛力(Gallardo et al.,2018)。
臺灣在豬瘟與非洲豬瘟的防疫研究也投入許多能量,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國家動物傳染病檢驗實驗室,於2017年獲得OIE認證為全球第8個頂尖豬瘟參考實驗室,並進行非洲豬瘟診斷技術開發與監測,替臺灣防疫持續把關。
此外,家畜衛生試驗所也針對野豬進行豬瘟與口蹄疫等重要傳染病進行監測與蒐集資訊,為臺灣養豬產業之防疫工作盡最大心力。
參考資料
- Peter Jackson , Peter Cockcroft ; Handbook of Pig Medicine 2007,page.182-183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科技專案計畫服務網,非洲豬瘟疫苗新契機(下) 野豬口服非洲豬瘟疫苗
非洲豬瘟 Africa swine fever
顧名思義為非洲的豬隻疾病,是一種嚴重的病毒性(DNA)疾病可伴隨高發生率及高死亡率。
非洲豬瘟現在共有23個基因型(genotype),主要流行的為第一型與第二型,家豬受感染的死亡率分別為10%與100%(陳淵銓,2020)。
非洲豬瘟第一型在1960年代於歐洲爆發,當時透過撲殺與豬肉產品禁令使疫情受到控制,現在除了義大利薩丁尼亞島 之外,已經將非洲豬瘟第一型大致根除。2007年歐洲喬治亞因為貨船上的廢棄食品使非洲豬瘟第二型爆發,成為現在歐亞地區的主流非洲豬瘟病毒。
傳染途徑
非洲豬瘟傳染途徑主要為接觸傳染,包含接觸野豬、分泌物、糞便以及透過軟蜱等節肢動物等傳播。
該病毒對環境耐受性強,亦能透過屍體、豬肉加工品、廚餘、飼料、器具及車輛散播。
病毒最早在非洲從野豬傳染到家豬身上,如今也出現在歐洲野豬族群中,野豬活動範圍不受國家邊界限制,在歐亞地區成為非洲豬瘟散布的主要途徑之一。
目前中國、東俄羅斯及南韓北部的野豬也都驗出非洲豬瘟病毒。
發生率
除了在非洲之外,還可以在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加勒比海有此病的發生。
2020.8月 : 歐洲德國爆發非洲豬瘟疫情
(圖片來源:非洲豬瘟資訊專區)
病因學
是由DNA病毒感染所致(icosahedral),具封套之DNA病毒
此病毒會在受感染細胞的細胞質內進行複製。
流行病學
藉由豬隻之間的直接接觸而傳播此病,最主要是經由呼吸道。
存活下來的豬隻可能會出現持續性的病毒血症。
壁蝨及蒼蠅也是傳播病原體的媒介。
臨床症狀
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
- 急性
- 豬隻出現高熱(體溫達41.5°C)持續四天,當體溫下降後可能會出現另一個症狀:嚴重的沉鬱、後肢虛弱、眼睛出現分泌物、下痢及咳嗽。
- 在接下來的幾天可能會出現震顫及死亡。
- 慢性
- 發熱及出現沉鬱。
- 豬隻出現消瘦、關節腫脹且積液。
- 而此病或許會變成地方性疾病;某些感染後的動物可能恢復。
診斷
根據死後病灶、病毒分離及血清學進行診斷。
死後-
- 病毒可造成血小板減少症及廣泛性的瘀血性出血。
- 偶爾可見盲腸出現潰瘍。
- 感染豬隻會出現白血球減少症及淋巴球減少症。
- 病毒可藉由感染動物的血清進行螢光抗體試驗(FAT)及抗體型ELISA被偵測到。
鑑別診斷
典型豬瘟(Classical swine fever)-較為輕微;病毒分離
豬丹毒(Erysipelas.)-紀錄豬隻對於治療的反應及血清學試驗
沙門氏菌(Salmonellosis.)-細菌培養
治療
無有效的治療方式。
控制
在英國及歐洲經濟聯盟(EEC),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為需要申報的疾病。建議採取撲殺政策。
目前疫苗開發進度
2017年在拉脫維亞內從被獵捕的野豬身上分離出來的非洲豬瘟天然弱病毒株ASFV Lv17/WB/Riel,屬於基因型第二型。
西班牙動物健康研究中心暨國家農業研究機構(CISA-INIA)與馬德里康普斯頓大學(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的研究團隊
在2018年已經將這株弱病毒株用在家豬上進行測試,並確認能提供豬隻抵抗強毒性病毒株的保護能力,證明具有作為非洲豬瘟減毒活疫苗的潛力(Gallardo et al.,2018)。
臺灣在豬瘟與非洲豬瘟的防疫研究也投入許多能量,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國家動物傳染病檢驗實驗室,於2017年獲得OIE認證為全球第8個頂尖豬瘟參考實驗室,並進行非洲豬瘟診斷技術開發與監測,替臺灣防疫持續把關。
此外,家畜衛生試驗所也針對野豬進行豬瘟與口蹄疫等重要傳染病進行監測與蒐集資訊,為臺灣養豬產業之防疫工作盡最大心力。
參考資料
- Peter Jackson , Peter Cockcroft ; Handbook of Pig Medicine 2007,page.182-183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科技專案計畫服務網,非洲豬瘟疫苗新契機(下) 野豬口服非洲豬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