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動物補給站

2020-12-27
VIP獸醫聯盟

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

#L.canicola #L.pomona #L.icterohaemorrhagie

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

此病也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呈世界性分布;豬隻感染的型別和呈現得臨床症狀是有關聯性的。

本菌名為leptospira,其中 lepto代表纖細,spira代表螺旋狀,正代表本 菌係一細桿狀、緊密纏繞之螺旋形、兩端呈鉤狀的一種細菌

本菌好溫暖多濕的環境,尤其是偏好微鹼的條件,對熱敏感,對一般的消毒藥劑抗性力弱。

發生率

  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屬於全世界分布性疾病,西元1997年發現會造成流產現象;儘管在當時仍不清楚因何原因導致流產。

在台灣,近年來潘銘正研究室投入本病的研究,該研究室 1997 對台灣的大型養豬場 659 頭研究調查發現,豬鉤端螺旋體抗體陽性率為 76%,其感染豬隻中有 74%為shermani,其次26%為bratislava

病因學

 根據近期的分類,可分成病原性鉤端螺旋體(L interrogans),其中包含一些血清型;在一些特別的型別可大致分成宿主性或非宿主性(意外感染)。

流行病學

 會感染此病通常是因為接觸到宿主性的型別所致。某些型別可快速且廣泛地傳播但不見得會出現臨床症狀。

非宿主性的型別相對起來比較不容易感染;一旦感染後,宿主會出現較為嚴重的症狀(L.canicola、L.pomona、L.icterohaemorrhagie 三種型別)

感染途徑可經由嘴巴、皮膚傷口、胎盤傳染或水平感染等。

尤其是經由尿液排出菌體,導致快速傳播的情況,此現象常在密集式飼養中見到。

臨床症狀

 可見急性感染、亞臨床性感染及繁殖障礙性(主要為流產)。

1.急性感染

  常見的型別為L. canicola 和 L. icterohaemorrhagiae 兩種;

罹病豬會出現發熱(體溫達40°C),遲鈍及厭食。

甚至可見下痢及黃疸;

爾後較為罕見的是可能會出現溶血(圖1和2)。

(圖1:仔豬出現黃疸現象)

(圖2:仔豬鞏膜呈現黃色的黃疸現象。)

2.亞臨床感染

 常見於飼養於戶外的豬群;感染豬隻不會表現出臨床症狀但可根據血清學結果判定之。

3.繁殖障礙

 會造成母豬出現流產或新生兒死亡現象;

而罹病母豬會有發熱、無乳及黃疸;流產的胎兒可能會有自體溶解現象。

診斷

 藉由鑑別病原體或從罹病豬之的體液或組織進行組織培養。血清學包含凝集試驗、ELISA及DNA探針。

鑑別診斷

 需要和其他會造成流產的疾病區別,如豬丹毒(swine erysipelas)、小病毒感染(parvovirus)豬生殖與呼吸症候群(PRRS)

其他的細菌性及病毒性感染也會造成宿主發熱現象。

治療

 使用抗生素治療;尤其是青黴素及Streptpmycin鏈黴素可治療急性的感染。感染早期進行治療的效果較佳。

同時,使用抗生素亦可消除帶原者的感染情況。

控制

 控制環境中的害蟲有助於控制該疾病的感染情況。

某些型別可使用疫苗預防;如:L. icterohaemorrhagiae 。若在嚴重感染的豬場是有必要將飼養頭數減少的。

本病雖為世界各地重要的人畜共通傳染病之一,本病是「獸醫」暴露的人畜共通傳染病中重要的疾病,亦是獸醫師工作環境中潛在的重要危險因子。

參考文獻:  Peter Jackson , Peter Cockcroft ; Handbook of Pig Medicine 2007,page.193-195

      林光榮:一個再浮現的傳染病 鉤端螺旋體病。疫情報導493 第19眷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