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漿膜炎的最大兇手-豬副嗜血桿菌 HP
#多發性漿膜炎 #豬副嗜血桿菌 Haemophilus parasuis #鼻炎型黴漿菌 Mycoplasma hyorhinis #豬連球菌 Streptococcus suis
豬副嗜血桿菌病 Glasserella(Haemophilus)parasuis
這是一種急性感染,導致多發性漿膜炎、關節炎、和腦膜炎。
嗜血桿菌為健康豬隻上呼吸道的常在菌,在緊迫或免疫反應低落的情況下,使濳在病原造成多發性漿膜炎的病變。
(1.慢性膜炎 2.關節炎 3.四肢划水狀)
多發性漿膜炎之病因:
- 豬副嗜血桿菌 Haemophilus parasuis
- 鼻炎型黴漿菌 Mycoplasma hyorhinis
- 豬連球菌 Streptococcus suis
在台灣,這三種病菌於100例多發性漿膜炎病例中之檢出率
(節取自:邱明堂;台灣地區主要豬病現況與防治p27;109豬隻飼養與營養研討會(二))
可看出,第一名是佔了42%的豬副嗜血桿菌,第二名為鼻炎型黴漿菌(30%),第三才是鏈球菌(8%)。
所以當場內有發生多發性漿膜炎的症狀時,請務必診斷出病因,然後對症下藥,並設法改善現狀。
疾病發生率
此疾病全球分佈。
在台灣HP病豬年齡分佈:
(節錄自: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動物疾病診斷中心)
可以發現,從2周齡到7周齡,都是屬於持續攀升的高危險群。
一直持續到11周齡,染病的風險才會較低,但還是會持續感染到16週齡。
病因學
此疾病為豬副嗜血桿菌(Haemophilus parasuis)所導致
根據Kielstein, P等的報導,至少可將副豬嗜血桿菌分為15個血清型,另有20%左右的分離株不能分型。不同血清型的毒力情況如下
強毒力
中等毒力
無明顯症狀
致死
多發性漿膜炎、不致死
無明顯臨床症狀
1, 5, 10, 12, 13, 14
2, 4, 8, 15
3, 6, 7, 9, 11
在西班牙、德國、美國、日本、加拿大和中國,4型和5型是主要分離株。
台灣所盛行的血清型以第4 (28.1%)、5 (25.0%) 與12 (20.8%) 血清型為主(郭鴻志,徐啟軒 ; 臺灣中南部病豬分離之副豬嗜血桿菌分子血清型分型與多重基因座序列分型調查,摘要)
流行病學
病原在許多豬隻的鼻腔內皆可發現。
疾病的發生與緊迫因子密不可分,例如運輸過程或移至新欄舍。
疾病可能伴隨其他感染,例如豬流行性感冒(swine influenza)。
小豬從初乳得到免疫力,故豬副嗜血桿菌病(Glasser’s disease)主要發生於2週齡至10週齡小豬。
此疾病可與其他呼吸系統疾病合併為綜合症,例如地方性肺炎(enzootic pneumonia)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症(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
臨床症狀
臨床症狀通常發生突然,數隻豬同時受影響。
受影響的動物呈現高熱(溫度41°C)、厭食、咳嗽、與呼吸困難。
亦可見跛行,伴隨關節腫脹,豬隻走路時步伐減小並且墊腳尖。
徵狀在未治療病例中顯現,並且在死亡前皮膚變色。
慢性病例可能伴有初期感染:慢性關節炎、腹膜炎造成的腸阻塞、和心衰竭。
無特定病原(SPF)的母豬在突然感染豬副嗜血桿菌病(Glasser’s disease)時會死亡和流產。
診斷
死後剖檢–可見多發性將膜炎、多發性關節炎、和纖維素性腦膜炎(下圖)。
注意早期有心包膜炎和胸膜炎的徵狀。(版權所有W.D. Strachan.)
鑑別診斷
●豬丹毒(swine erysipelas)。大部分呈現慢性跛行,伴隨骨骺腫大,無關節囊腫大。做有機體培養。
●豬滑液黴漿菌(Mycoplasma hyosynoviae)。此疾病較輕微。做血清學培養。
●鏈球菌感染(streptococcal infections)。通常造成腦膜炎。做培養以確診。
●豬鼻炎型黴漿菌(Mycoplasma hyorhinis)。小豬受到緊迫或罹肺炎時,菌會大量繁殖,造成關節炎、多發性漿膜炎。
治療
針劑:給予病豬注射Ceftiofur(肺靈、益畜)、Florfenicol(副洛德)、Tiamulin(太妙素)。
藥物:Tilmicosin、Tetracyclines、Tiamulin 藉由食物(若能進食)口服給予。
若豬隻大量感染或對治療效果不佳,建議做藥物敏感性試驗。及早治療是必要的,可免於更進一步的併發症,亦可避免治療效果不佳。
疾病控制
避免緊迫。
處於高風險期(2~7週齡)可計畫性給藥,例如當發生環境改變加上曾患有該疾病之近期病史。
疫苗施打–預防豬副嗜血桿菌病(Glasser’s disease)與地方性肺炎(enzootic pneumonia)的非活化疫苗是可取得的。
在>1週齡時施打第一劑疫苗(肌肉注射2毫升),第二劑於2至3週後施打。
整個施打過程需在<10週齡完成。
實驗結果顯示,對女豬與其小豬施打疫苗有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Peter Jackson , Peter Cockcroft ; Handbook of Pig Medicine 2007, Pages 95-98
Kielstein P; Rapp-Gabrielson VJ. Designation of 15 serovars of Haemophilus parasuis on the basis of immunodiffusion using heat-stable antigen extracts.. J Clin Microbiol. 1992-4, 30 (4): 862–5.
邱明堂 ; 台灣地區主要豬病現況與防治 Page 27-31 ; 109豬隻飼養與營養研討會(二))
郭鴻志,徐啟軒 ; 臺灣中南部病豬分離之副豬嗜血桿菌分子血清型分型與多重基因座序列分型調查,摘要
豬副嗜血桿菌病 Glasserella(Haemophilus)parasuis
這是一種急性感染,導致多發性漿膜炎、關節炎、和腦膜炎。
嗜血桿菌為健康豬隻上呼吸道的常在菌,在緊迫或免疫反應低落的情況下,使濳在病原造成多發性漿膜炎的病變。
(1.慢性膜炎 2.關節炎 3.四肢划水狀)
多發性漿膜炎之病因:
- 豬副嗜血桿菌 Haemophilus parasuis
- 鼻炎型黴漿菌 Mycoplasma hyorhinis
- 豬連球菌 Streptococcus suis
在台灣,這三種病菌於100例多發性漿膜炎病例中之檢出率
(節取自:邱明堂;台灣地區主要豬病現況與防治p27;109豬隻飼養與營養研討會(二))
可看出,第一名是佔了42%的豬副嗜血桿菌,第二名為鼻炎型黴漿菌(30%),第三才是鏈球菌(8%)。
所以當場內有發生多發性漿膜炎的症狀時,請務必診斷出病因,然後對症下藥,並設法改善現狀。
疾病發生率
此疾病全球分佈。
在台灣HP病豬年齡分佈:
(節錄自: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動物疾病診斷中心)
可以發現,從2周齡到7周齡,都是屬於持續攀升的高危險群。
一直持續到11周齡,染病的風險才會較低,但還是會持續感染到16週齡。
病因學
此疾病為豬副嗜血桿菌(Haemophilus parasuis)所導致
根據Kielstein, P等的報導,至少可將副豬嗜血桿菌分為15個血清型,另有20%左右的分離株不能分型。不同血清型的毒力情況如下
強毒力 | 中等毒力 | 無明顯症狀 |
致死 | 多發性漿膜炎、不致死 | 無明顯臨床症狀 |
1, 5, 10, 12, 13, 14 | 2, 4, 8, 15 | 3, 6, 7, 9, 11 |
在西班牙、德國、美國、日本、加拿大和中國,4型和5型是主要分離株。
台灣所盛行的血清型以第4 (28.1%)、5 (25.0%) 與12 (20.8%) 血清型為主(郭鴻志,徐啟軒 ; 臺灣中南部病豬分離之副豬嗜血桿菌分子血清型分型與多重基因座序列分型調查,摘要)
流行病學
病原在許多豬隻的鼻腔內皆可發現。
疾病的發生與緊迫因子密不可分,例如運輸過程或移至新欄舍。
疾病可能伴隨其他感染,例如豬流行性感冒(swine influenza)。
小豬從初乳得到免疫力,故豬副嗜血桿菌病(Glasser’s disease)主要發生於2週齡至10週齡小豬。
此疾病可與其他呼吸系統疾病合併為綜合症,例如地方性肺炎(enzootic pneumonia)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症(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
臨床症狀
臨床症狀通常發生突然,數隻豬同時受影響。
受影響的動物呈現高熱(溫度41°C)、厭食、咳嗽、與呼吸困難。
亦可見跛行,伴隨關節腫脹,豬隻走路時步伐減小並且墊腳尖。
徵狀在未治療病例中顯現,並且在死亡前皮膚變色。
慢性病例可能伴有初期感染:慢性關節炎、腹膜炎造成的腸阻塞、和心衰竭。
無特定病原(SPF)的母豬在突然感染豬副嗜血桿菌病(Glasser’s disease)時會死亡和流產。
診斷
死後剖檢–可見多發性將膜炎、多發性關節炎、和纖維素性腦膜炎(下圖)。
注意早期有心包膜炎和胸膜炎的徵狀。(版權所有W.D. Strachan.)
鑑別診斷
●豬丹毒(swine erysipelas)。大部分呈現慢性跛行,伴隨骨骺腫大,無關節囊腫大。做有機體培養。
●豬滑液黴漿菌(Mycoplasma hyosynoviae)。此疾病較輕微。做血清學培養。
●鏈球菌感染(streptococcal infections)。通常造成腦膜炎。做培養以確診。
●豬鼻炎型黴漿菌(Mycoplasma hyorhinis)。小豬受到緊迫或罹肺炎時,菌會大量繁殖,造成關節炎、多發性漿膜炎。
治療
針劑:給予病豬注射Ceftiofur(肺靈、益畜)、Florfenicol(副洛德)、Tiamulin(太妙素)。
藥物:Tilmicosin、Tetracyclines、Tiamulin 藉由食物(若能進食)口服給予。
若豬隻大量感染或對治療效果不佳,建議做藥物敏感性試驗。及早治療是必要的,可免於更進一步的併發症,亦可避免治療效果不佳。
疾病控制
避免緊迫。
處於高風險期(2~7週齡)可計畫性給藥,例如當發生環境改變加上曾患有該疾病之近期病史。
疫苗施打–預防豬副嗜血桿菌病(Glasser’s disease)與地方性肺炎(enzootic pneumonia)的非活化疫苗是可取得的。
在>1週齡時施打第一劑疫苗(肌肉注射2毫升),第二劑於2至3週後施打。
整個施打過程需在<10週齡完成。
實驗結果顯示,對女豬與其小豬施打疫苗有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Peter Jackson , Peter Cockcroft ; Handbook of Pig Medicine 2007, Pages 95-98
Kielstein P; Rapp-Gabrielson VJ. Designation of 15 serovars of Haemophilus parasuis on the basis of immunodiffusion using heat-stable antigen extracts.. J Clin Microbiol. 1992-4, 30 (4): 862–5.
邱明堂 ; 台灣地區主要豬病現況與防治 Page 27-31 ; 109豬隻飼養與營養研討會(二))
郭鴻志,徐啟軒 ; 臺灣中南部病豬分離之副豬嗜血桿菌分子血清型分型與多重基因座序列分型調查,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