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常見的疾病-豬丹毒
#人畜共通傳染 #傳播來源 #好發於炎熱多雨季節
病原
豬丹毒桿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所引起的傳染病
– 常發生在夏秋炎熱多雨季節(4~8月)
– 造成慢性關節炎或增生性瓣膜性心內膜炎
– 常見的發病對象是大豬(>70公斤豬隻為主)或母豬為主,造成暴斃、發燒、關節炎和皮膚病變。
人畜共通疾病
1. 病症於人醫稱做類丹毒(Erysipeloid)
2. 人類感染症狀
– 感染部位產生紅色腫脹、疼痛,有燒灼感
– 常會引起寒顫、高熱
丹毒桿菌分布
1. 普遍分佈於全世界養豬場
2. 污染的⿂粉是豬丹毒重要的感染源
3. 鼠類、鳥類可攜帶傳播丹毒桿菌
丹毒桿菌感染
1. 30-50%的健康豬隻扁桃腺中,可分離到丹毒桿菌
2. 帶菌之豬隻可由糞便、尿液、唾液及鼻液排出病菌而污染豬欄
3. 豬丹毒桿菌常由消化道侵⼊豬隻體內,隨之繁殖於扁桃腺,繼⽽造成病菌侵入血液循環
豬丹毒的症狀-典型病變
1. ⽪皮膚出現菱型、四⾓型的紅斑與疹塊(即俗稱之鑽石斑)
2. 感染急性豬丹毒之豬隻會出現高燒、身體疼痛等現象
3. 豬隻常因疼痛出現哀嚎
1臨床症狀-甚急性
• 臨床可觀察到
– 無任何臨床症狀突然死亡,致死率高達80%
– 高燒40-43°C
– 虛弱、不願走動,有些豬會嘔吐,結膜充血,無食慾
– 圓形糞便乾硬,外表裹附黏液,後期下痢
– 嚴重的會出現呼吸加速,黏膜發紺
– 懷孕母豬流產。
– 皮膚發紫(耳、頸、背部),指壓退色
– 未死亡豬隻轉為亞急性或慢性型
• 皮膚紫紅色菱形或四角形突起斑疹(圖2),指壓退色,最終壞死脫落。
懷孕母豬暴斃
懷孕母豬菱形斑
2臨床症狀-亞急性:
– 寒顫,厭食,不能站立或跛行
– 發病2-3天,耳朵、背部或臀部皮膚出現蕁麻疹,全身發紺或呈現典型的菱形(偶為圓 形)紅斑,皮膚紅斑壞死,結痂乾燥後翹起,與底下組織脫離
– 黑豬較不易觀察,應觸摸皮膚是否隆起
– 剛發病體溫41 °C以上,後期恢復
– 部分豬隻有神經症狀
– 若存活,一般於 5~12 天回復
3臨床症狀-慢性型:
以關節炎及心內膜炎為主徵
– 一般皆為甚急性或亞急性轉變過來
– 豬隻消瘦、貧血、衰弱
– 四肢關節發炎呈現疼痛、僵直,腫大
– 跛腳,臥地不起,後期四肢浮腫
– 有些豬則於驅趕時急喘或突然死亡 ( 增生性心內膜炎->Ampicilin安比西林 )
– 皮膚壞死結痂脫落
疾病預防與控制
– 發病之豬隻以青黴素或針劑Ampicilin(安比西林)緊急注射。
– 於豬丹毒好發季節,飼料中添加適量之豬丹毒桿菌敏感抗生素(Amoxicillin阿莫西林),控制豬丹毒疫情。
– 活菌疫苗-使用前後一星期不可使用抗生素。
– 死毒疫苗-全場三週齡以上豬隻,實施一刀切,間隔三到四週補強第二針,補強後保護力可有20週。
– 良好的衛生、有效率的清除糞便和定期的消毒欄舍。
參考文獻
助理教授 郭鴻志 。台灣季節轉變之常見疾病介紹及防治,第37~49頁。2013年國立嘉義大學雲嘉南動物疾病診斷中心。
病原
豬丹毒桿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所引起的傳染病
– 常發生在夏秋炎熱多雨季節(4~8月)
– 造成慢性關節炎或增生性瓣膜性心內膜炎
– 常見的發病對象是大豬(>70公斤豬隻為主)或母豬為主,造成暴斃、發燒、關節炎和皮膚病變。
人畜共通疾病
1. 病症於人醫稱做類丹毒(Erysipeloid)
2. 人類感染症狀
– 感染部位產生紅色腫脹、疼痛,有燒灼感
– 常會引起寒顫、高熱
丹毒桿菌分布
1. 普遍分佈於全世界養豬場
2. 污染的⿂粉是豬丹毒重要的感染源
3. 鼠類、鳥類可攜帶傳播丹毒桿菌
丹毒桿菌感染
1. 30-50%的健康豬隻扁桃腺中,可分離到丹毒桿菌
2. 帶菌之豬隻可由糞便、尿液、唾液及鼻液排出病菌而污染豬欄
3. 豬丹毒桿菌常由消化道侵⼊豬隻體內,隨之繁殖於扁桃腺,繼⽽造成病菌侵入血液循環
豬丹毒的症狀-典型病變
1. ⽪皮膚出現菱型、四⾓型的紅斑與疹塊(即俗稱之鑽石斑)
2. 感染急性豬丹毒之豬隻會出現高燒、身體疼痛等現象
3. 豬隻常因疼痛出現哀嚎
1臨床症狀-甚急性
• 臨床可觀察到
– 無任何臨床症狀突然死亡,致死率高達80%
– 高燒40-43°C
– 虛弱、不願走動,有些豬會嘔吐,結膜充血,無食慾
– 圓形糞便乾硬,外表裹附黏液,後期下痢
– 嚴重的會出現呼吸加速,黏膜發紺
– 懷孕母豬流產。
– 皮膚發紫(耳、頸、背部),指壓退色
– 未死亡豬隻轉為亞急性或慢性型
• 皮膚紫紅色菱形或四角形突起斑疹(圖2),指壓退色,最終壞死脫落。
懷孕母豬暴斃
懷孕母豬菱形斑
2臨床症狀-亞急性:
– 寒顫,厭食,不能站立或跛行
– 發病2-3天,耳朵、背部或臀部皮膚出現蕁麻疹,全身發紺或呈現典型的菱形(偶為圓 形)紅斑,皮膚紅斑壞死,結痂乾燥後翹起,與底下組織脫離
– 黑豬較不易觀察,應觸摸皮膚是否隆起
– 剛發病體溫41 °C以上,後期恢復
– 部分豬隻有神經症狀
– 若存活,一般於 5~12 天回復
3臨床症狀-慢性型:
以關節炎及心內膜炎為主徵
– 一般皆為甚急性或亞急性轉變過來
– 豬隻消瘦、貧血、衰弱
– 四肢關節發炎呈現疼痛、僵直,腫大
– 跛腳,臥地不起,後期四肢浮腫
– 有些豬則於驅趕時急喘或突然死亡 ( 增生性心內膜炎->Ampicilin安比西林 )
– 皮膚壞死結痂脫落
疾病預防與控制
– 發病之豬隻以青黴素或針劑Ampicilin(安比西林)緊急注射。
– 於豬丹毒好發季節,飼料中添加適量之豬丹毒桿菌敏感抗生素(Amoxicillin阿莫西林),控制豬丹毒疫情。
– 活菌疫苗-使用前後一星期不可使用抗生素。
– 死毒疫苗-全場三週齡以上豬隻,實施一刀切,間隔三到四週補強第二針,補強後保護力可有20週。
– 良好的衛生、有效率的清除糞便和定期的消毒欄舍。
參考文獻
助理教授 郭鴻志 。台灣季節轉變之常見疾病介紹及防治,第37~49頁。2013年國立嘉義大學雲嘉南動物疾病診斷中心。